开展校园国防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品牌迈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与目的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全民国防教育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重点突出青少年国防教育。
开展校园国防文化建设,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中自觉的“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之树立服从意识、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军事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严谨的作风纪律素质,使其逐步形成自强、自尊、自律、自信的人格品质,为其成长为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竞争有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国防教育原则
(一)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学校德育及其它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二)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四)加强军地主导、中心落实、学校支持、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国防教育文化新格局;
(五)努力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校园国防文化实践基地。
三、实施要求
1.落实课堂教学。
学校的军事课教学是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高中阶段要严格执行教育部、总参谋部制定的《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教体艺[2007]7号)和《高级中学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规定,军事技能训练以集中训练形式进行,训练时间7至14天,军事理论教学以知识讲座形式进行,教学时间不少于15课时。
2.创新教育方式。
要充分利用学校主阵地、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方式,把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相关学科教育结合起来,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优化师资队伍。
各学校要采取兼职和聘任的方法,选拔热爱国防教育,具有军事素质技能的教师承担军事讲座的教学任务,也可选聘驻豫部队具有教学素质的教官担任教学任务,保证军事知识教学的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学习国防知识、了解国防法规、提高国防素养,增强履行国防教育职责的能力。
4.健全保障条件。
各学校要将国防教育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保障办公室、国防教育教员、教室等基本条件,保证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和军事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要重视国防教育和军事学科图书配备,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和校园网络,要为教师、学生提供国防教育阅读资料。
5.开展各类活动。
通过知识竞赛、专题演讲、主题班会、文艺演出、品读红色经典书、听军事知识讲座、看军事题材电影或电视剧、唱军旅或爱国歌曲、办国防教育板报或墙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注重融合共建。
校与当地驻军、武警部队要有军民共建关系,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要结合节假日、重大纪念日充分利用国防教育基地进行德育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1.遵循规律,加强国防特色。
以军营士兵的标准严明军纪、军规;以军号声引导学生作息;以军事游戏、军事活动、文艺活动、益智活动等活跃和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军人的品质、军人的精神、军人的责任感、民族的使命感、远大的理想教育等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规范建设,打造国防文化
在中心的指导下,规范相应国防教学环境,在现有校园环境的基础上,融入“国防题材”,打造“一路一墙一廊一厅和四园”的军事文化育人氛围。即:以中华民族精神精髓为主题的“传承路”;以倡导和培养孩子们自理、自护、自律、自信、自强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题的“五自墙”;以著名军事人物和中国航天历史为主题的“军事长廊”;以中国军队建设发展为背景,以实物图片和军事武器模型为主题的“军事展厅”;以树立民族灵魂立足爱国根本,培养知事理、明自我、健体魄、强精神的现代小公民为主题的“军魂园”;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线路为背景,培养孩子们心理素质和体能,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为主题“励志园”;以军事科技发展为主题的“军科园”;以提供孩子们读书、休闲和棋类运动为主题的“搏弈园”。
3.活动育人,增强国防观念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进课堂,军事训练上操场”的“双十”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砺练和展示的舞台。学校工作中“十个一”。即(1)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一周的军训;(2)每学期每班要上一次国防军事教育的主题班队会;(3)每周安排一节军事课;(4)每学期举行一次军事体育趣味运动会;(5)班级版报出一期“军事天地”栏目;(6)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一次军事题材的影视;(7)每学期举行一次“红歌”演唱比赛;(8)每期举行一次以军事题材为主的绘画展;(9)每年举行一次军事野外拉练;(10)每年安排一次轻武器射击(四年级以上)。学生素质培养“十个一”:(1)会唱一首爱国歌曲;(2)画一幅以军训为主题的儿童画;(3)读一本军事科技方面的故事书;(4)写一篇有关军训的读(观)后感;(5)会讲一个爱国故事;(6)了解一个英雄模范的事迹;(7)体验一次军营生活;(8)给解放军叔叔写一封信;(9)参加一项军体运动项目比赛;(10)每天做好一套军体操。
4.组建队伍,提高教育影响力。
在完成校本教学任务前提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组建“国旗护卫队”、“三军仪仗队”、“女子养成方队”等国防教育宣传队伍,参加全国少年军校检阅式、军事对抗赛、国防军事文化艺术节、省市重大活动和军地共建活动等,在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情况下,提高国防教育在全社会的影响。
5、达到条件,可被军队相关部门授予优秀兵源基地和军事院校生源选拔基地以及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等;
6、优先命名为ⅹⅹ市少年军校和省军区、教育厅、关工委联合命名河南省少年军校示范校和河南省国防教育示范校;
7、学校主要负责人可协调高炮师优先加入预备役部队,并配发军服,授予预备役军官军衔;
8、学校教职工每年可以到部队过军事日,体验轻武器射击;
9、有条件可承办全省少年军校检阅式和国防教育示范校成果展;
10、安排国防教育专家教授到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知识讲座和国家安全形势教育;
11、安排老红军、抗美援朝老兵给学生讲革命英雄故事;
12、可被省委组织部、省军区、教育厅评选为“河南省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十佳单位和个人”,并举行颁奖仪式;
学校国防教育
一、学生军训
主要内容:单个军人队列动作、军营一日生活制度
其重要意义在于:
1、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四有”新人;
2、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对做好未来反侵略战争准备具有战略意义;
3、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卫国意识,对加速综合国力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4、有利于增强“国无防不立,无兵不安”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国防意识。
四、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农林采摘、陶艺、农耕、历史遗迹、烈士陵园、名胜古迹等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提高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
2、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五、少年军校组建与授牌
少年军校组建及授牌的内容:军事化托管、武器装备引入、特色方队组建、国防特色示范校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