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电话:0371-56798181  53661006  18039106726

最新通知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通知
从电影《满江红》家国情怀激情点燃看青少年国防精神培塑

河南省全民国防教育中心 侯封

 

电影《满江红》所表达的家国情怀文化传承,引发观众强烈的共情共鸣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让观众在光影体验中收获感动。岳飞是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他的反抗侵略、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用红色精神铸魂育人,培养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培塑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国防教育的神圣使命。电影《满江红》对传统文化进行价值拔高与主题升华,触动人们心灵深处共情的力量,成功地让家国情怀“润物细无声”影片传递的精忠报国、责任担当和信念信仰,正是国防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培塑青少年国防精神的内容重点和基本路径。

一、精忠报国是爱国朴素意识的共情表达,培塑国防精神就要擦亮爱国主义精神名片,铸造忠诚之魂

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不只是摄入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国人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习近平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主要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国家民族意识的集中反映,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国防精神。

精忠报国,永不过时。青年阶段作为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想架构在此时还未完全成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为了祖国大好河山,无数英雄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广袤的土地里埋葬了无数的英魂。爱国是具体的、英雄事迹现实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的于谦,愿马革裹尸还的张自忠,历尽千难万险回国的钱学森,“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等,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精神中的忠义爱国精神。“愿将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为国而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视死如归“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壮志“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这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之情,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因子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教育核心内容,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爱国事迹中汲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丰厚滋养,通过国防红色主题教育价值引领,培塑青少年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思想上做到“热爱祖国”“关心国防”“献身国防”,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

责任担当是胸怀大志大局的行为表征,培塑国防精神就要打造革命英雄主义高地,托举复兴使命

习总书记说要沿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英雄是民族气节最杰出的代表。革命英雄主义体现在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敢于舍我的奉献精神、忠贞不屈的胆识气节、勇敢向前的顽强意志等方面。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空洞的,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更加需要英雄指引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感召。以国防教育的职责使命点燃青少年革命英雄主义的责任担当、敢于奉献、民族气节的家国情怀。

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古代优秀文人士大夫以其淳朴的“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治世精神鼓舞了世世代代的爱国志士,他们用自己的匹夫责任、家国情怀和天下志向维系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振兴。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有国无防的中国遭到了列强无数次的铁蹄践踏,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一条艰难困苦的强国之路。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在中外反动派重重压迫之下,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有志青年寻求国家救亡图存的意愿愈发强烈1919年至1920,先后有1600多名有志青年远赴法兰西参加勤工俭学运动,是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尝试,也是以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邓小平等为代表的进步青年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运动。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是那个时代无数进步青年的显著人格特征主流色彩。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他们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专注于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的使命自觉。

勇于舍我的奉献精神。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为国家而舍小家,“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博大胸怀让人慨叹敬慕。新中国建国之初,百废待举、百业待兴,海外留学人员包括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严济慈、华罗庚、钱三强、程开甲等科学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踏上了报效祖国的征程。“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路程艰险、长途漫漫,也无法阻挡归国人员的报国热忱。科学家们以奉献青春和才智的方式充分践行了勇于舍我的奉献精神。

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了国家富强、为了民族复兴,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其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为后人留下了诸多英雄事迹,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中国革命历史。14年的抗日战争3500多万同胞伤亡,大半个中国被日军践踏,930余座城市先后被占,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这是中国曾经的苦痛。救国烽火层层蜂拥,从“狼牙山五壮士”到“刘老庄连”再到国民党的“八百壮士”、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无数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筑起护国之城,佑祖国山河海晏河清。卢沟桥、白洋淀、太行山……处处青山埋忠骨,人人不畏马革裹尸还照耀了今日之中国的和平安宁。穿过历史云烟,激昂震撼,改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人去留得英魂在”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如今走过苦难,迎来辉煌,先烈之精神,也将伴随我们永世攻坚克难

一处战斗遗址就是一座精神丰碑,一段英雄事迹就是一本红色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人对红色文化的关注,不再仅仅停留于猎奇或浅层普及,而是期待深层挖掘传统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通过现代技术的赋能,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向受众推介主流价值观,使红色文化的呈现有了更多可能。充分利用红色场域创新国防红色主题教育,用红色基因点亮广大青少年梦想,既要利用好本地特有的红色资源,还要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博物馆等不同场域的红色资源,让广大青少年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深刻感受革命先烈们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烈故事、新时期军人英模事迹等中升华思想,厚植爱国心、培育崇军情、传承报国志。

三、信念信仰是文化自信自觉的基因赓续,培塑国防精神就要高举民族自立自强精神旗帜,疏通传承之脉

一部优秀的影片就是一部生动的国防教育教材,《满江红》这个故事不过是一个载体,其核心还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这种精神和信仰是关乎民族的,关乎大义的。为了让《满江红》这首词流传千古,一群岳飞的亲兵卫士,舍身取义,杀身成仁,前赴后继,终于让这首《满江红》流芳百世、重传千古。故事情节当然是虚构的,但是电影所表达的满满的家国情怀是真实的,精忠报国的精神早已融进民族的血液里,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也是千百年来,面对各种外来侵略,我们敢于抗争敢于赢得最后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就崇尚民族自信自强精神,并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历尽艰辛。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岳飞被冤杀对于南宋百姓来说,是一种信仰的崩塌,对于南宋的朝廷来说,是一种秩序的破坏。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了核心的信念,这是一种极其可怕的事情,毁掉一种信念往往就在一瞬间,但是重塑一种信念需要成百上千年。因此,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传承信仰应注重培养红色文化精神自信和形成崇军尚武文化自觉。

增强红色文化精神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培塑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持久动能。将国防红色主题教育作为增强红色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培养青少年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崇敬心,孕育坚定的信念信仰,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保持立场不动摇。革命战争年代的环境之艰苦、生存之艰难、战斗之残酷是难以想象的,但中国共产党人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腹中满是草根、宁愿饿死也不投降的气节,竹签钉入十指、痛彻心扉也不叛党的坚贞,深刻诠释了红色文化中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精神自信。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等,到抗日战争时期“实事求是”“自力更生”等,再到解放战争时期“两个务必”等,都深刻彰显红色文化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自立精神。通过红色主题教育鼓励青少年传承好中华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灿烂文化,在传承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形成崇军尚武文化自觉。自古以来,军队和士兵是国防的主角。战争年代,年轻的军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弃个人的一切而奔赴出生入死的战场,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毛泽东曾指出:“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们始终保持着英雄本色。在边境进行自卫反击、唐山抗震救灾、大兴安岭扑救山火、1998夏季抗洪抢险、抗击新冠疫情等国家危难之时,都闪动着军人逆向而行的身影。军人始终在人民心目中耸立着高大的形象,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举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进一步拓宽国防教育思路,主动适应时代需求,让国防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的宏伟蓝图。不仅在国防教育基本职能层面给予青少年引导,更要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胸怀“国之大者”,自觉站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寻找定位。因此,传承家国情怀要与时俱进,当中国在面对新的历史挑战时,红色精神被升华后才更符合时代需求,更有利于传承和发扬。在舆论引导和内容优化上,加强对青少年在网络舆论场上的思想关照,紧跟青年文化潮流,追踪青年思想动向,用青少年喜爱的语言,增强内容的渗透力;在形式上要综合利用多种媒介技术和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和话语表达,制作多元化、个性化的图文、视频等各种形态的媒介产品推介红色精神。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精神、老西藏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一系列红色精神是中国人的精神沃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滋养。我们国防教育中心在国防教育经常化主题教育中,定期推送拥军爱民相关题材的短视频,宣教效果明显,点赞量持续高涨,网友对戍边巡防、野营拉练、岗位值勤、抢险救灾的军人评论更显正能量:“当你万家灯火,安宁祥和,是他们为你手握钢枪,执戟相望;当你衣着光鲜,时髦潮流,是他们为你衣衫褴褛,卧雪趴冰;当你山珍海味,美食玉器,是他们为你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当你阖家团圆,尽享天伦,是他们为你睹物思故,望月思乡。最可爱的人理应成为受追捧的对象”“有英雄才有我们幸福的今天,为英雄致敬,他们才是我们的榜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今天我们的和平安稳生活是无私奉献的人民子弟兵用生命换取的,致敬伟大的革命军人。”这些红色教育短视频以培养英雄主义崇军尚武意识、理想信念为主,在实践中对受众群体特别是青少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红色文化精神滋养和信仰信念的传承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无疆大爱,是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文化密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和传承。《满江红》告诉我们,民族大义是最好的信仰,家国情怀是最好的偶像。热爱民族英雄,让英雄事迹流芳百世,让英雄精神永存,并让后人学习,代代相传,这也是国防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应该从《满江红》点燃国人的爱国激情中受到启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精神,就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红色理想,厚植家国情怀,把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立志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担负起时代重任。